Lumerical FDTD作为一款强大的微纳光子器件仿真工具,其操作流程虽涉及多个环节,但只要掌握核心步骤,从零开始完成仿真并非难事。本文将以微环调制器仿真为例,详细介绍FDTD的使用方法,帮助新手快速上手。

一、前期准备:软件与基础知识
1.软件安装
安装教程通常可在本地路径(如D盘ANSYS文件夹)找到,按照步骤操作即可完成安装。建议安装前确认电脑配置是否满足运行要求,避免因性能不足导致仿真卡顿或失败。
2.核心概念回顾
仿真前需明确FDTD的基本组成:结构、材料、光源、仿真区域、监视器,以及边界条件(如PML、金属层、周期性边界等)的作用,这些是搭建仿真模型的基础。
二、仿真步骤:以微环调制器为例
2.1结构设计:搭建仿真模型
导入或绘制结构
打开FDTD软件,在“Component”中可直接调用预设的微环结构,也可手动绘制。例如微环调制器的典型参数为:内半径2.5μm,微环波导宽500nm,直波导宽350nm,波导高度统一(具体需参考设计需求);衬底为Si,上层Si厚度260nm,SiO₂包层厚度1μm(20nm薄SiO₂层为工艺预留,仿真可省略)。
若需修改结构,右键点击“Breakgroup”拆分组合结构,删除多余部分后单独调整各部件参数(如尺寸、位置)。
设置材料属性
从FDTD材料库中选择材料(如Si、SiO₂),若有自定义材料,可通过“Import”功能导入。注意材料的折射率、色散等参数需与仿真波长匹配。
2.2光源与监视器设置
添加光源
根据仿真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,微环调制器仿真中常用模式光源(模拟波导中的TE/TM模)或高斯光源(模拟激光器输出)。添加后需调整光源位置,确保其与波导输入端对齐。
配置监视器
监视器用于采集仿真数据,微环调制器需重点监测直波导输出的透射谱(透射率与波长的关系):
右键点击监视器,选择“Edit”,将方向设置为与x轴垂直(匹配波导输出方向);
拖动监视器边缘调整尺寸,放置在直波导输出端,避免覆盖结构中间区域(需取消“snaptogrid”勾选以自由调整);
若为二维仿真,探测器需设为“LinerY”(线监测器)。
2.3仿真区域与边界条件
定义仿真区域
通过“Simulation-addFDTD仿真区域”手动调整大小,确保覆盖所有结构和光源。例如微环调制器的仿真区域需包含微环、直波导及周围足够空间(避免边界效应影响)。
设置边界条件
Y方向:若该方向无光照,可设为“metal”(金属层),实现100 %反射,且计算速度zui快;
其他方向:若需消除边界反射,选择“PML(完美匹配层)”;若结构为周期性,可设为“周期性边界条件”。
2.4网格与仿真参数优化
调整网格精度
网格精度由“meshaccuracy”(1-8)控制,默认取2即可满足一般需求。若需提高耦合区域(如微环与直波导靠近处)的计算精度,可手动添加“Mesh”,自定义局部网格大小(如加密网格至每波长10个点)。
通过“Viewsimulationmesh”查看网格分布,确保关键区域网格足够精细。
设置仿真时间与背景
仿真时间需足够长,确保场强在仿真区域内充分传播并达到稳定(可参考软件默认值,复杂结构需适当延长)。
背景折射率可直接设置为SiO₂的折射率(约1.44),或通过添加SiO₂结构模拟包层环境。
2.5运行仿真与结果分析
启动仿真
点击“Run”运行仿真,若出现“engineerror”,检查MPI路径是否设为“localcomputer”(本地计算),修改后重新运行。
查看结果
右键点击监视器,选择“E(电场)”查看场分布,或“T(透射谱)”获取透射率曲线。
分析透射谱中谐振峰的位置(对应微环的谐振波长),若与理论值偏差较大,需检查结构参数、网格精度或边界条件设置。
三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
网格过粗导致结果失真:在关键区域添加局部加密网格,平衡精度与计算效率。
边界反射干扰:将非金属边界替换为PML,或扩大仿真区域减少边界与结构的距离。
光源不匹配:若透射率为0,检查光源模式是否与波导模式匹配(可通过MODE工具预先计算波导模式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即可从零开始完成FDTD仿真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器件(如波导、超表面)的特性调整参数,多练习不同案例可快速提升熟练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