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学仿真学习中,建模是决定仿真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。许多初学者和笔者一样,初期常因急于求成忽略建模细节,导致后续元件使用不符合需求。下面将以十字交叉波导建模为例,详细拆解Lumerical的完整建模流程,帮助大家掌握从结构设置到参数控制的核心要点,避开常见误区。

一、建模前期认知:避开“积木搭建法”的局限
面对简单元件时,“积木搭建法”(逐个堆叠元件)虽能快速成型,但存在明显缺陷。以十字交叉波导为例,若直接拼接两个独立波导,后续调整尺寸、材料等参数时,需同步操作两个波导,不仅流程繁琐,还容易出现参数不一致的问题,无法满足精准建模的需求。
因此,更高效的建模思路是通过“结构集 参数化控制”的方式,实现元件的集成化管理。这种方式能将所有相关参数整合在一起,后续调整时只需修改统一参数,既节省时间,又能保证结构一致性,是复杂结构建模的核心方法。
二、分步实现:十字交叉波导建模全流程
(一)第 一步:建立结构集,搭建建模基础框架
结构集是Lumerical中整合多个元件的核心载体,能实现对复杂结构的统一管理,是后续参数设置和结构构建的基础。具体操作如下:
打开软件后,在菜单工具栏中找到“集合”选项,选择“结构工具”,创建一个新的结构组。这个结构组将作为十字交叉波导的“容器”,后续所有与波导相关的设置都将在其中进行。
点击新建的结构组,进入“Properties”(属性)面板,设置结构组的原点坐标。在本次十字交叉波导实例中,原点坐标需设为x方向10.2326微米、y方向4.83373微米、z方向-4.7312微米。同时要勾选“use relative coordinates”(使用相对坐标)选项,确保后续波导结构的位置都基于这个原点精准定位,避免坐标混乱。
进入“User properties”(用户属性)栏,提前定义建模所需的关键参数。这些参数包括波导的长度、宽度、厚度以及所用材料,提前定义能避免后续操作中频繁修改,保证参数统一。其中,波导长度设为10微米,宽度设为2微米,厚度设为0.5微米,材料选择硅(Silicon),这些参数将直接决定波导的物理特性和后续结构形态。
(二)第 二步:定义波导结构,精准控制尺寸与位置
完成结构集搭建后,需分别定义水平波导和垂直波导的结构参数,确保两者能在中心位置精准交叉,且尺寸、材料保持一致。这一步的核心是明确各方向的坐标范围,尤其是利用“span”(对称扩展)功能实现尺寸控制。
对于水平波导,首先确定x轴方向的范围:以结构组原点为基准,x轴起始坐标设为0,终止坐标与提前定义的波导长度保持一致,确保水平波导的长度符合需求。接着控制y轴方向:将y轴中心坐标设为0,利用“span”功能,以中心坐标为基准对称扩展,扩展宽度与提前定义的波导宽度一致,这样能保证水平波导在y轴方向的尺寸均匀。最后是z轴方向:同样将z轴中心坐标设为0,通过“span”功能对称扩展,扩展厚度与定义的波导厚度相同,确保波导在垂直方向的厚度均匀。材料方面,选择与提前定义一致的硅材料,保证波导的物理属性统一。
对于垂直波导,关键是确保与水平波导在中心位置交叉。x轴方向需基于水平波导的中心计算:先找到水平波导的中心位置(即水平波导长度的一半),再以这个中心为基准,向左右两侧对称扩展,扩展宽度与波导宽度一致,这样能让垂直波导在x轴方向与水平波导精准交叉。y轴方向的设置与水平波导的x轴类似,起始坐标设为0,终止坐标与波导长度一致,确保垂直波导的长度符合需求。z轴方向则完全参照水平波导的设置,中心坐标设为0,通过“span”功能实现与波导厚度一致的对称扩展,同时选用相同的硅材料,保证整个十字交叉结构的材质统一。
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特别注意“span”的使用逻辑:它是基于设定的中心坐标在对应轴向对称扩展,比如“y span”设为波导宽度时,实际范围是中心坐标向两侧各扩展宽度的一半。同时要检查输入法,避免因中英文符号错误导致参数设置异常,影响结构精度。
(三)第三步:测试与验证,确认建模效果
参数设置完成后,不能直接进入后续仿真,必须通过测试和验证确保建模无误,这是避免后续仿真结果偏差的关键步骤。
首先点击相关功能按钮,对之前的参数设置和结构定义进行语法和逻辑检查。如果检查通过,软件不会提示报错;若出现报错,需根据“Script output”面板的提示排查问题,常见问题包括参数名称与提前定义不一致、坐标范围超出合理区间等,需逐一修改直至无报错。
测试通过后,点击“OK”保存结构集设置,回到软件主界面。此时通过“XY view”“XZ view”“YZ view”三个不同视角的视图,观察十字交叉波导的结构完整性:重点确认水平波导与垂直波导是否在中心位置精准交叉,波导的长度、宽度、厚度是否与提前定义的参数一致,整个结构是否存在断连、重叠或尺寸异常的情况。只有确认所有细节都符合要求,建模才算真正完成。
三、建模关键总结与建议
前期细节不可忽视:建模前要明确结构的核心参数(长度、宽度、厚度、材料),并在“User properties”中提前定义,避免后续反复修改;同时要理解“span”与坐标的关系,这是精准控制结构尺寸的核心,若对这一逻辑不清晰,很容易导致结构尺寸偏差。
结构逻辑需梳理清晰:在定义水平和垂直波导时,要先明确两者的位置关系(中心交叉),再基于这个关系推导各方向的坐标范围,确保每一步设置都有明确的逻辑依据,避免凭经验随意设置参数。
测试验证环节必重视:参数设置完成后,务必先进行语法和逻辑测试,再通过多视角视图验证结构完整性。很多初学者会忽略这一步,导致后续仿真时才发现结构问题,不仅浪费时间,还可能影响对仿真结果的判断。
总之,Lumerical建模需遵循“先搭框架、再定细节,先定义参数、再构建结构”的逻辑,尤其是复杂结构,前期多花时间梳理参数关系和结构逻辑,才能避免后续反复调整。希望上述的十字交叉波导建模流程,能为大家提供可复用的建模思路,在光学仿真学习中少走弯路,提升建模效率和精度。